村里花园“不一般”污水排入清水来

2023-06-12 06:56:41 来源:南方都市报

村里花园“不一般”污水排入清水来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蜿蜒的增江河与周边村落构成一幅山水画卷。南都拍客付海燕摄


【资料图】

在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枫木郎村有一个开满各色鲜花的小型花园。小型花园表面上看起来并无特别,但水面之下却藏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终端设施。这个污水处理净化设施,既可以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变成一汪清水流出,又可以为村民休憩赏花提供好去处。

污水处理与景观结合,是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南都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践行“重实践”的目标要求,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个群众关切的民生重点难点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推动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目前,通过开展强有力的指导帮扶和针对性的以点带面工作,全省农污治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数据显示,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3.4%,完成治理的村庄,污水横流、臭味扰民等脏乱差问题得到根本性好转。

因地制宜

“一村一策”科学制定污水治理方案

曾经的枫木郎村是一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景象。“以前村里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随意倾倒,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村民生活。”枫木郎村村民告诉记者。自从枫木郎村建设了污水管网,每家每户生活污水经管网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经过处理后,再通过人工湿地植物进行深度净化,变成一汪清水流出。每日处理量可达10吨,可覆盖整个村村民的日常使用。

据了解,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洗涤污水、厕所污水、厨房污水以及洗浴污水。不同的污水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尽相同,而不同村落所在的位置和实际人口密度也对所在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农村污水治理中,治理模式比治理技术更为重要。”在今年5月8日举行的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表示,在污水治理规划上,要“简便、经济、可持续运行”;在处理技术选择上,要“因地制宜、资源化利用”;在处理工程上,要“专业建设、市场化运营”。

据了解,广东常住人口在200人以下的自然村占总数64%,其中30人及以下的自然村占总数10%,这些人口较少、密度低且周边有丰富消纳土地的村庄或聚居片,产生的污水较少,可以进行资源化处理,有条件的要优选经济适用、运维简单的治理工艺。

5月上旬,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编制并由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高水平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方案》,差异化下达2023至2025年治理目标,指导部署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工作。此外,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还联合农业农村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出台《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认定标准(试行)》和《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试行)》,筛选建立适合不同类型村庄、水体的治理模式和技术工艺,为因地制宜、分类科学开展治理工作提供指引。

建管并重

有地市探索出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好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对设施实现长效运维。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建宁提出,治理设施建设要以县域为单位,坚持县域统筹、系统规划,形成县域治水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目前,广东省已有县区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管理模式。云浮市新兴县在污水处理设施的具体运营管理中,建立了一套“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公司运维,全程智慧监管”的整体运行机制,通过“整县托管”方式,选择第三方专业公司,通过专业的工程技术团队对全县镇村两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进行统一托管运营,有效降低运营维护物资采购成本和人员投入成本。

南都记者了解到,“整县托管”运营的优势在于以强带弱,发挥规模效应。镇级污水处理系统管理难度相对较低,村级系统管理难度大,通过整体打包“以强带弱”的模式进行统一托管,以各个镇级污水处理厂为“点”,向镇域范围内各村级污水处理站的“面”进行辐射,大大降低各分散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成本,以此提升治理效能。

为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高效运营,新兴县通过“生活污水+物联网运维”模式,利用“环保管家智领平台”,实时全面掌握设施和管网的运行状况,污水处理效能大幅提升。

其中,农村环境治理指挥平台为“环保管家智领平台”子系统,专门为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的高效运营而开发,通过项目实时视频监控与设备线上管理,24小时监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作情况,有效维持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出水达标。运维人员每日登录农村环境治理指挥平台查看各站点实时数据,如发现异常信息和报警信息,立即到异常站点处理。

今年目标

力争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60%

在全省范围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背景下,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表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纳入民生实事办理的1172个示范村完成治理,42个面积较大的农村黑臭水体完成整治,超额完成年度民生实事任务。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18年不到20%提升至53.4%,设施正常运行率为82.2%。

当前,广东已明确目标,今年将努力确保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以上,省级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率达65%。展望2025年,力争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有效管控率、设施正常运行率稳定达到“双80%”,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生态支撑。

接下来,广东省各地将加强对现有污水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排查,根据排查情况分类推进改造提升。一方面,珠三角等治理基础较好的地区要率先完成提升改造及查漏补缺工作,进一步提高设施运行维护水平。另一方面,要完善和加强治理数据管理,及时准确完成基础信息汇集,强化数据信息分析和场景应用,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共享的信息交流机制。

同时,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将进一步扎实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扶工作。在技术方面,常态化开展技术帮扶,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家库,搭建政企交流平台,21个地市全覆盖开展培训指导;在资金保障方面,协调推进省财政明确2023年度省级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原则上不少于20%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此外,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还将组织省级技术团队开展覆盖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评估,调查评估治理成效、运维管理、群众满意度等情况。

采写:南都记者陈卓睿

标签: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