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降五成,“水泥茅”能否逆境逢生?

2023-04-07 15:47:20 来源:云掌财经经理人杂志

海螺水泥是整个水泥行业陷入困顿的缩影,天山股份、塔牌集团、冀东水泥等行业龙头都在业绩增长乏力的泥潭中挣扎。


【资料图】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文|全媒体记者 南岂珵

2022年,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遇冷需求疲软,再加上成本占比五成以上的燃料及动力价格上涨,以水泥为主营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正面临严峻的业绩挑战。

其中,被称为“水泥茅”的海螺水泥2022年营收为1320.22亿元,同比下降21.40%;归母净利润156.61亿元,同比下降52.92%。

二级市场相对更为惨烈,海螺水泥自2022年以来股价持续震荡下跌,期间从年内高点44.5元/股最低跌42%至24.08元/股。截至2023年4月6日收盘,海螺水泥报28.4元/股,总市值为1505亿元,市盈率为9倍。

海螺水泥是整个水泥行业陷入困顿的缩影,天山股份、塔牌集团、冀东水泥等行业龙头都在业绩增长乏力的泥潭中挣扎。如果行业整体需求难已恢复以往高位,产能过剩中短期内得不到有效化解,海螺水泥将如何走出重围?水泥行业的增长机遇又在哪里呢?

业绩加速下滑

2022年海螺水泥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加速下滑。

财报显示,2022年海螺水泥营收1320.2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6.61亿元,几近腰斩,下降52.92%。按单季度数据看,第四季度营业总收入466.93亿元,同比上升0.96%;归母净利润32.42亿元,同比下降70.2%。

海螺水泥成立于1997年,目前是中国水泥行业龙头,规模仅次于中国建材旗下的天山股份,主营业务为水泥、熟料、骨料及混凝土的生产、销售。

水泥行业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房地产市场一同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奇迹的缩影,占据水泥市场超过10%的海螺水泥也由此创造了业绩神话。从2000年到2020年,海螺水泥的营业收入增长超140倍,从12亿元增长至1762.43亿元,其市值最高时超过3000亿。

但水泥行业已经后续乏力,地产和基建作为水泥最重要的需求端,已经告别了快速增长的时代。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经历政策严监管,水泥需求被大幅削弱,行业越来越呈现出存量市场的特点,而海螺水泥作为龙头,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自2019年始,海螺水泥的业绩增速就呈现持续下滑趋势,2021年业绩增速更是出现2015年以来首次负增长,营收为1679.53亿元,同比下降4.73%;净利润332.67亿元,同比下降5.38%。

即使市场对海螺水泥业绩下滑有所预期,但意料之外的是净利润下降幅度。煤炭等能源价格的暴涨被认为是利润下滑,毛利率下跌的主要原因。海螺水泥在财报中称,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叠加供给增加,使得全年水泥价格高开低走,煤炭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推升成本高企,量价齐跌、成本高涨的双向挤压利润。

2022年海螺水泥的燃料及动力单位成本达144.54元/吨,同比增幅达28.21%。燃料及动力在2022年的综合成本占比为62.73%,占比提高了7个百分点。

海螺水泥毛利率因此下降8.33个百分点至21.30%,创下2008年后的新低。水泥、熟料、骨料、混凝土四大产品的毛利率同比都在下降,其中作为主要营收来源的水泥和熟料毛利率分别下降15.77、11.50百分点。

水泥从存量中抢夺增量

水泥熟料是海螺水泥的核心产品。2022年实现营收1036.87亿元,营收占比为78.54%。

正如上文所言,地产周期快速下行,以及基建投资趋缓,其对水泥等传统板块的需求也在同步降低。统计数据也证实这一点,2022年国内水泥产量约21.3亿吨,同比下降10.5%,产量系近十年来最低水平。

回到海螺水泥本身,2022年水泥和熟料合计净销量为 3.10 亿吨,同比下降 24.12%;其中水泥熟料自产品销量为2.83亿吨,同比下降 6.94%。

当然围绕“复苏—基建—水泥”的传导逻辑,也不乏观点继续看好海螺水泥恢复性增长。平安证券杨侃、郑南宏认为,尽管2023年1-2月地产新开工延续疲弱,但基建投资同比增12.2%,叠加上年疫情积压施工需求释放,以及供给端行业错峰生产力度较大,促使年初以来水泥价格保持平稳,后续水泥量价或保持相对平稳,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市场需求更具支撑,公司亦相对受益。

但不可否认的是,水泥行业已经供给过剩,即便是有所恢复,海螺水泥的业绩增长空间不会太大。而面对行业的新阶段,留给海螺水泥们的选择是在存量中寻找增量机会,并寻求突破,为自己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

可以看到海螺水泥的思路是:稳住水泥主业份额的底线,同时趁估值低位加速同业收购,收割更小的对手提升市场份额,筑造规模护城河。

海螺水泥在2022年财报中披露,公司的资本性支出同比增长49.39%,约239.33亿元,主要用于矿权购置、项目建设投资以及并购项目支出。

具体来看,2022年海螺水泥成功并购重庆多吉公司、宏基水泥、哈河水泥等水泥项目,完成永运建材、常德顶兴公司等商混项目股权收购。海外方面,乌兹别克斯坦卡尔希水泥项目料生产线顺利投产……新增水泥产能 385万吨,水泥总产能达到3.88亿吨。

行业人士指出,水泥行业已经进入需求下行期,后市整体或呈“量减价增”趋势发展,纳入碳交易后,或加速供给端集中度提升,龙头份额提升有望支撑业绩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并购是把“双刃剑”,频繁对外收购也给海螺水泥带来了不小的商誉。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公司账面商誉余额为11.46亿元,较2021年增加2.70亿元。这也意味着,若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公司或将面临商誉的暴雷风险。

新能源第二增长极?

供需双弱的格局下,海螺水泥亟需寻找第二业绩增长极,光伏、储能等新能源是其瞄准的方向。

海螺水泥在2021年开始新能源产业布局。2021年海螺水泥完成海螺新能源股权收购,新增19个光伏电站、3个储能电站,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200MW。2022年3月其再度加码,公告称,将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业务,实现下属工厂光伏发电全覆盖。

截至2022年12月30日,海螺水泥在运行光储发电装机容量475兆瓦。

并非只有海螺水泥进入这一领域。在水泥行业中,包括天山股份、塔牌集团、冀东水泥等上市公司,均有进军新能源的动作。

背后的逻辑在于,“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相关的行业产业是未来经济最有希望的、最具爆发力的领域,加上行业自身绿色转型、实现低碳循环发展的急迫性,进入到新能源相关领域是顺理成章的事。

海螺水泥的优势是资金充足。光伏能源业务为资本密集行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开支以开发建设。截至2022年末,海螺水泥的货币资金578.6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逾百亿,现金流充沛。

面临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从海螺水泥对外释放的信息来看,其当前布局光储的目的在于增加绿能比例,已响应《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所提出“‘十四五’期间,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目标。但问题在于隔行如隔山,新业务模式与水泥熟料存在差异,并购项目能否带动公司实现绿色转型。

另一方面,光伏产业已走向成熟,市场格局脉络相对清晰,行业公司加速一体化,外部资本强势进击不同环节,大蛋糕已经瓜分完毕,这对于后进的水泥企业来说是个挑战。

首创证券指出,考虑光伏项目的初始投资成本及运维成本,公司当下的光伏电站布局从经济效益角度考量,对公司整体业绩贡献较为有限,对应的电价节省费用和净利润贡献约在亿元级别。

2022年年报中海螺水泥并未披露新能源相关业绩数据。大手笔投入光储新能源项目,能否构筑海螺水泥新的收入增长极,进一步加强自己“水泥茅”的实力?《经理人》杂志融媒体中心将持续关注

标签:

最新内容